而立之年是多少岁?三十岁的人要确立人生方向了!

更新于:2025-03-21 10:39:26

很多人会听到而立之年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的岁数,那么而立之年是多少岁 而立之年出自于哪里,又有哪些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而立之年是指三十岁:

而立的意思是自立于世,古时多指学有所成,现今多用而立或而立之年来指人到了三十岁的年龄。

三十而立则是指人到了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二、而立之年的出处:

《论语为政篇》中记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故后人遂用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等来作为年龄称谓。而立之年即三十岁。

三、而立之年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到排挤,遂带领自己的弟子开始周游列国。在经历卫国、郑国、陈国、晋国等国家时均遭遇碰壁,于是来到了蔡国闲居。孔子在与自己的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时,说自己从三十岁开始立志弘道,到现在快七十岁了,自己的仁政思想还是不被各诸侯国所接受,感慨万千。也因此才有了《论语为政篇》里的: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四、其他年龄称谓: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两、三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也叫总角

豆蔻:指十三岁的少女

及笄:指十五岁的女子

弱冠:指二十岁的男子,也叫加冠

而立:指三十岁

不惑:指四十岁

知命:指五十岁,也叫知天命、半百

花甲:指六十岁,也叫耳顺

古稀:指七十岁

耄耋: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所以而立之年是多少岁呢?一般是指到了三十岁的年纪的人。相信大家也已经了解到了